第一型糖尿病
小美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不知怎麼了,自從上次感冒之後,精神就不太好,常常喊肚子痛,體重也莫名的掉了5公斤。小美的爸媽趕緊帶他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她是第一型糖尿病併酮酸中毒,需住院治療。
很多人誤以為糖尿病是老年人才會得到的疾病,基本上糖尿病可分成兩種,第一種為第一型糖尿病,或稱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第二種為第二型糖尿病,或稱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因胰島細胞受到病人自己免疫系統的破壞,以致無法分泌胰島素,好發於年輕人及孩童。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身體組織對於胰島素有阻抗性,而造成糖分代謝異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及肥胖者。本文就孩童較常見的第一型糖尿病做介紹:
發生率及年齡層: 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因種族不同有很大差異.於美國學齡兒童的盛行率約1.9/1000;在台灣估計應為0.5/1000左右。多在5-7歲及青春期發病。
發生原因: 第一型糖尿病的原因與環境及基因有關。一般患者常有基因上的易敏感性加上環境的影響(如:感染、飲食、化學物質)導致胰島素細胞被破壞,使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而發病。
臨床症狀: 病童常有數週至數月的病史。剛開始血糖逐漸升高,會造成多尿或夜尿,尿中的糖分亦會增加,之後慢慢會出現多喝、多吃、倦怠、體重下降的症狀,假使酮酸逐漸累積,,就會造成腸胃的症狀(噁心、嘔吐、肚子痛) ,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脫水、酸中毒(糖尿病酮酸症)、呼吸急促,甚至影響意識。有些病童是因感冒之類的感染而誘發。
藥物治療: 若孩童已呈現酸中毒時,需住院依症狀予以治療,另按時檢驗血中酸鹼值及電解質濃度,適量予以補充。
若孩童酸中毒已改善或無酸中毒情形,就須給予胰島素治療,一般傳統
的胰島素注射為每日早餐及晚餐前30分鐘各皮下注射一次中效及短效胰島素的混合劑現在有胰島素幫浦,可三天才換針一次,較為方便,可惜需自費且昂貴。
控制飲食: 謹遵少油、少鹽、少糖(如:糖果、果汁等)的大原則,並根據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利用食物代換表,如圖),來調整胰島素的用量。多食高纖維食物亦對血糖控制亦有所助益。飲食治療的原則與成人的不同,目標在確保生長和發育的正常,必須要給予足夠的熱量以供生長和發育所需。並避免肥胖、血糖過度起伏、低血糖和高血脂 。大多數大於6歲的兒童要吃三正餐、下午和睡前點心。
良好的血糖控制,需要每天自我偵測血糖(SMBG) ,至少一天三至四次(三餐飯前及睡前) ,並根據監測的血糖來調整胰島素量。另外,每三個月檢驗糖化血紅素(HbA1c) ,可反映前2-3個月的血糖值,可作為長期血糖控制的參 考。定期的眼科檢查、腎臟功能評估,均可作為第一型糖尿病病童的治療參考。
總之,面對第一型糖尿病,家長、小朋友及醫療團隊必須攜手合作,讓孩童得到最佳的治療,並將併發症降到最低。
澱粉類的食物代換表 其它類的食物代換表可詢問營養師有了病,就要積極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和併發症。目前的醫療雖不能治癒糖尿病,但已能將糖尿病控制到相當良好的程度,讓病人感覺自己跟其他人幾乎沒有兩樣,生活上也能過得很愉快,同時可顯著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標籤: 兒童內分泌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