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

兒童肥胖

阿宏是一個國中生,從小就是圓嘟嘟的十分討人喜歡,食欲也非常好因此他的體重像吹汽球一樣逐漸上升,才剛上國一體重就已破百。爸媽也很擔心,但說也說不動,教他吃少一點又喊肚子餓,只好由它去。但這兩個星期阿宏卻變得病奄奄,食欲亦不好體重也減輕,爸媽還心想生個小病減肥一下也不錯那知阿宏這兩天一直喊肚子痛,只好帶他找醫師檢查,赫然發現阿宏是糖尿病併發酮酸中毒需立即住院治療,而且醫師還說這和他的肥胖有很大的關係。
肥胖人口眾多的美國,20~30%的兒童屬於體重過重或肥胖而近三十年來,日本兒童肥胖的比例亦增加了3倍,而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 台灣地區學童,將近30%的男生及23%的女生體重是過重或肥胖。而會造成肥胖兒童比例增加可歸因於飲食的西化(部分和速食有關)和運動量的減少(看電視或打電腦) 。
那怎麼才算是肥胖呢?傳統上,肥胖被定義為在生長曲線圖上體重對身高超過90%以上或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20%以上就是肥胖。
評估兒童肥胖程度有很多方法,有身體質量指數(BMI)、重高指數(WTI)、皮層脂肪厚度(skinfold thickness)、體脂測量儀、水下體重、腰臀圍、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掃瞄等等。其中,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個常用且不須特別儀器的方法,公式為 : 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
也可以用重高指數來判斷–
重高指數(WHI;weight-for-high index)= 小兒體重(kg)/小兒身高(cm)/重高常數 (見表二) :若≧1.20,為肥胖;1.10-1.19為過重;0.9-1.09為正常;<0.90為過輕
大部分兒童肥胖是由於能量的欇取過多或消耗過少,過去常把此種肥胖稱為” 單純性” 肥胖,佔所有肥胖兒童病因的90%以上,有40%此種肥胖的小朋友有家族史且他(她)們的身高偏於身長曲線的50% 以上。但此種兒童肥胖也並非如此” 單純” ? 因肥胖本身常會趙成許多併發症如 :
1. 黑棘皮症: 是皮膚變黑變粗的現象,常被家長誤以為是小朋友沒清洗乾淨所致。最常發生的部位在頸項和腋窩,與胰島素阻抗有密切的關係。表示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不好因此血中的胰島素升高。久之,胰島素漸漸失去其應有的功用,血糖開始上升,就呈現糖尿病的變化。
2. 肥胖亦常與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新陳代謝問題如高脂血症、高尿酸、糖尿病有關。所以肥胖兒童的抽血檢查應包括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尿酸、游離胰島素等濃度。
3. 運動或睡眠呼吸困難。
若身高較矮且有肥胖就應警覺到內分泌疾病或特殊症候群引起的肥胖如甲狀腺低能症 、腎上腺皮質高能症、生長激素缺乏症、下視丘症侯群、假性副甲狀腺低能症及普拉德威利特殊症候群(小胖威利)等可能性。針對肥胖兒童病因的診斷步驟可參見表三 。
肥胖兒童的治療與成人治療相似,分為飲食治療、行為治療、運動治療等三種。但是有幾點是不同的,首先要知道治療的目標為預防以後長大會變成真正的胖子。其次,肥胖兒童處於身體發育階段,若不是極胖,只要維持體重,身體抽高就相對是減肥了,況且過度減輕體重有時會影響兒童生長。另外,目前醫界並不主張肥胖兒童使用減肥藥及手術治療。部份的肥胖兒童只要減少可樂、汽水、果汁等飲料及少吃高油炸的食物如雞塊、薯條、洋芋片等零嘴,多運動,就能減輕體重。

標籤: